查看原文
其他

新书:《殖民地臺灣之青年團與地域變貌(1910-1945》

殖民地臺灣之青年團與地域變貌(1910-1945)

宮崎聖子 著
郭婷玉 譯

2019年03月

平裝 / 21*14.8cm / 416頁 / 單色(黑) / 中文

出版單位: 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

叢書系列: 臺灣研究叢書 18

ISBN: 978-986-350-334-7

GPN: 1010800108

定價: 540 元

本书简介


從青年團的教化到志願兵的構築,探究殖民地臺灣的青年群像與地域變遷。臺灣的青年團是對被統治者之教化政策的一環,以「社會教育」之形式進行,並與公學校同為灌輸臺人日本價值觀的場域,在戰爭末期時轉型遣送特別志願兵之基礎,最後則成為選拔青年送往為實施徵兵制而設立之訓練所,或是管理進入青年學校前之年輕人等,是具有社會教化與軍事動員目的之組織。本書藉由戰前臺北州的事例,從文獻資料、田野調查與口述訪談為基礎,闡明青年團做為殖民地政策的產生、展開以及告終,觀察臺灣人地方領導階層所扮演之角色,同時探討個人行動、團體制度及地域狀態在1910年代到1945年之間,在青年團政策實施的影響下產生何種質變。


作者简介

【作者簡介】
宮崎聖子
日本御茶之水女子大學人文科學博士,現任日本福岡女子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教授。研究領域為臺灣地域研究、文化人類學及性別研究。著有《地域社会から見る帝国日本と植民地──朝鮮・台湾・満洲》、《ジェンダー研究が拓く地平》等,並譯有《幻の人類学者森丑之助》(楊南郡著)等。


【譯者簡介】
郭婷玉
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士,現為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博士候選人。研究領域為日治時代臺灣地方社會勢力,並關注近代日本與東亞史、琉球王國.沖繩史、明清以降中國地方社會等議題。著有《圖解臺灣史》(合著),並譯有《這才是真實的滿洲史》等書。

目录

導讀
中文版序
中文版凡例
前言

序論 對於做為殖民地政策的青年團之分析角度
  0.1 本書研究對象與主題
  0.2 先行研究探討
  0.3 本書特徵與方法
  0.4 田野調查之概要
  0.5 關於口述資料之使用
  0.6 本書架構
第一章 對地方領導者的教化:1910年代
  1.1 前言
  1.2 臺灣統治的架構及教育制度
  1.3 臺灣教化團體的成立
  1.4「青年」的教育問題
  1.5 新莊街的教化團體
  1.6 小結
第二章 官製青年會與抗日青年團體的抗爭:1920年代
  2.1 前言
  2.2 知識分子發起的抗日民族運動和農村演講
  2.3 青年團體的成立與臺灣人的分裂
  2.4 臺灣的「不良」問題
  2.5 開始支付對青年團體的補助金與文教局的成立
  2.6 臺北州的對策
  2.7 新莊街青年會之成立
  2.8 小結
第三章 總督府的青年團統制及「篤農家」的養成:1930至1935年
  3.1 前言
  3.2 府訓令72號的發布與青年團體之取締
  3.3 從青年會到青年團的重編
  3.4 全島教化目標的完成:臺灣社會教化協議會
  3.5 青年團教化內容標準化
  3.6 成人團體的衰退
  3.7 新莊街中由青年會至青年團的轉換
  3.8 小結
第四章 臺灣人地方領導者的政治勢力後退與「海外工作」尖兵之養成:1935至1938年
  4.1 前言
  4.2 部落設置與中日全面戰爭的開始
  4.3 對青年階層強化「公民」、「實業」主義
  4.4 地方選舉與青年團中臺灣人地方領導者的後退
  4.5 轉向部落青年團:組織擴大及組織網的充實
  4.6 全島層級的聯合完成及加盟大日本聯合青年團
  4.7 教練、查閱的開始
  4.8 勤行報國青年隊之青年團幹部養成
  4.9「海外工作」尖兵的養成
  4.10 新莊街青年團的變化
  4.11 小結
第五章 團員中下層化與日本人統治青年團:1939至1942年
  5.1 前言
  5.2 青年學校制度之實施
  5.3 青年團員之「中下層化」
  5.4 透過教練、查閱貫徹青年管理
  5.5 青年團日本人指導員的增加
  5.6 皇民化之尖銳化與《國民學校令》
  5.7 大日本青少年團的發起與臺灣青少年團之誕生
  5.8 青年團更進一步「中下層化」與學校管理的強化
  5.9 青年團的活動內容
  5.10 總督府設置勤行報國青年隊
  5.11 陸軍特別志願兵制度之實施
  5.12 新莊街中來自青年團之陸軍特別志願兵
  5.13 小結
第六章 青年團移交皇民奉公會管理及青年管理機關化:1943至1945年
  6.1 前言
  6.2 青年團移交皇民奉公會管理
  6.3 徵兵制的實施
  6.4 青年鍊成設施的擴充和青年團之變化
  6.5 青年團的變化以及青年團員之過重負擔
  6.6 青年團的結束
  6.7 新莊街的青年團結局
  6.8 小結
第七章 結論
  7.1 青年團政策之變遷
  7.2 臺灣人的上升志向與分裂:以新莊街為例
  7.3 本書限制及今後研究課題

日文版後記
引用文獻
索引

往期精选

新书:《毛時代的民間記憶:從批判性辯論到歷史的再評價)》

新书:《五四@100:文化,思想,歷史》

新书:《重会海外汉学界(1979—1983)——<史学情况>集粹》

新书:《师教:中国南方法师仪式传统比较研究》

新书:《向忠發與中國共產革命》

新书: Migrant Youth Coming of Age on Shanghai's Edge

新书:柯文 A Path Twice Traveled:My Journey as a Historian of China

新书:  Active Defense :China's Military Strategy since 1949

新书:《The Chinese Lady :Afong Moy in Early America》

新书:Railroads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

新书:(法)包利威《中国鸦片史(1750-1950)》

新书:石川祯浩等《中国近代の巨人とその著作ー曾国藩、蔣介石、毛沢東》

新书:《民国的“失传” ——清末民初中国革命再阐释》

新书:蔣竹山《當代歷史學新趨勢》

新书:关晓红《清末新政制度变革研究》

新书:刘彦文《工地社会:引洮上山水利工程的革命、集体主义与现代化》

新书:《民国时期地方概况资料三编》(全二十册)

新书:《面目可憎:赵世瑜学术评论选》

新书:徐国琦《难问西东集 》

新书:《东亚电影的文化政治:1939-2018》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